热线电话
新闻中心

研究DBU二氮杂二环在生物基聚氨酯和特殊功能性材料中的应用潜力

在材料科学的江湖里,有一种“小个子大能量”的化合物,名叫DBU——全名是1,8-二氮杂二环[5.4.0]十一碳-7-烯(1,8-Diazabicyclo[5.4.0]undec-7-ene)。它不像聚氨酯那样家喻户晓,也不像环氧树脂那般被工业界奉为座上宾,但它却是许多高端化学反应中不可或缺的“幕后推手”。今天,咱们就来聊一聊这个看似低调却身怀绝技的分子,在生物基聚氨酯和特殊功能性材料中的那些“骚操作”。


一、DBU是谁?一个“碱性十足”的化学侠客

先别被这个名字吓住。DBU虽然名字长得像绕口令,但它的结构其实挺优雅:两个氮原子架起一座桥,形成一个刚性的双环体系。这种结构赋予了它极强的碱性(pKa约为12),却又不像传统强碱那样容易水解或腐蚀设备。它不溶于水,却能在多种有机溶剂中游刃有余,堪称“碱界的绅士”——既有力气干活,又不会砸场子。

在催化领域,DBU是个“多面手”。它可以促进迈克尔加成、酯交换、缩合反应,甚至还能在聚合反应中当“加速器”。尤其在聚氨酯合成这条赛道上,DBU近年来频频露脸,尤其是在环保型、生物基聚氨酯的研发中,俨然成了“新晋顶流”。


二、生物基聚氨酯:绿色浪潮下的“新贵”

传统聚氨酯大多依赖石油基原料,比如异氰酸酯和多元醇。可随着“双碳”目标在全球铺开,科学家们开始琢磨:能不能用植物油、木质素、糖类这些“绿色原料”来替代化石资源?

答案是:能!而且已经有人做到了。

生物基聚氨酯,顾名思义,就是以可再生资源为原料合成的聚氨酯。它不仅环保,还能通过分子设计调控性能,比如柔韧性、耐热性、降解性等。然而,问题也随之而来——生物基多元醇往往活性较低,反应速度慢,交联效率差。这时候,就需要一位“催化剂高手”来救场。

而DBU,正是这位高手。


三、DBU在生物基聚氨酯中的“神助攻”

1. 催化机制:温柔地推动反应

DBU在聚氨酯合成中主要扮演两种角色:一是作为非离子型催化剂,促进异氰酸酯与羟基之间的反应;二是参与“自催化”体系,特别是在无重金属催化的绿色配方中表现优异。

相比传统的锡类催化剂(如DBTDL),DBU不含有毒金属,符合REACH和RoHS等环保法规。更重要的是,它对水分敏感度低,不易引起副反应(比如脲的生成),这让终产品的稳定性更高。

2. 实际应用案例: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

某国内研究团队曾用大豆油基多元醇与MDI(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)反应,分别使用DBU和DBTDL作为催化剂进行对比实验。结果如下表所示:

参数 DBU催化体系 DBTDL催化体系 备注
反应温度 70°C 65°C DBU略需高温
凝胶时间(min) 12 8 DBTDL更快
拉伸强度(MPa) 18.3 17.9 DBU体系略优
断裂伸长率(%) 420 390 弹性更好
热分解起始温度(°C) 285 270 热稳定性更佳
残留毒性 极低 中等(含锡) DBU更环保

可以看到,虽然DBU的催化速度稍慢,但在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方面反而略有优势。这说明它不仅能“干活”,还能“干好活”。


四、DBU在特殊功能性材料中的奇招妙用

如果说在生物基聚氨酯中DBU还是“配角”,那么在一些高附加值的功能性材料中,它已经可以C位出道了。

1. 自修复材料:让材料学会“自愈”

你有没有想过,如果手机壳划伤了能自己修复?或者汽车涂层被刮蹭后自动“补妆”?这可不是科幻片,而是自修复材料的现实应用。

DBU在这里的角色很特别——它能催化动态共价键的可逆反应,比如Diels-Alder反应或酯交换反应。研究人员将DBU嵌入聚合物网络中,当材料受损时,加热即可激活DBU,促使断裂的化学键重新连接,实现“自我疗伤”。

举个例子,浙江大学某课题组开发了一种基于呋喃-马来酰亚胺Diels-Alder反应的自修复聚氨酯。他们发现,加入0.5 wt%的DBU后,材料在80°C下仅需30分钟即可恢复90%以上的力学性能。

2. 形状记忆聚合物:会“变魔术”的材料

形状记忆聚合物(SMPs)是一种能在外界刺激(如热、光、pH)下从临时形状恢复到原始形状的智能材料。DBU在这类材料中常用于构建动态交联网络。

例如,通过DBU催化的 transesterification 反应,可以在聚酯网络中实现链段重排。这意味着材料不仅可以“记住”形状,还能“忘记”旧形状,重新编程。这种特性在医疗支架、柔性机器人等领域极具潜力。

3. 可降解材料:给地球一个“温柔的告别”

随着白色污染问题日益严峻,可完全降解的高分子材料成为研究热点。DBU在其中的作用不可小觑——它能催化酯键的水解或醇解,从而加速材料的降解过程。

更有意思的是,DBU本身也可以被设计成“可移除催化剂”。比如,通过引入温敏基团,使DBU在特定温度下从聚合物中析出,便于回收再利用,真正实现“绿色催化,绿色终结”。

更有意思的是,DBU本身也可以被设计成“可移除催化剂”。比如,通过引入温敏基团,使DBU在特定温度下从聚合物中析出,便于回收再利用,真正实现“绿色催化,绿色终结”。


五、产品参数一览:DBU的“身份证”

为了让大家对DBU有个更直观的认识,下面整理一份详细的“产品档案”:

项目 参数/描述
化学名称 1,8-二氮杂二环[5.4.0]十一碳-7-烯
分子式 C₉H₁₆N₂
分子量 152.24 g/mol
外观 无色至淡黄色透明液体
密度(25°C) 0.98 g/cm³
沸点 255–257°C
熔点 约16–18°C
pKa(共轭酸) ~12(在乙腈中)
溶解性 易溶于、、乙腈、DMF;微溶于水
典型用量 0.1–2.0 wt%(相对于总反应物)
储存条件 避光、密封、干燥,室温保存
安全性 刺激性较强,需佩戴防护装备;LD50(大鼠,经口)约 1.6 g/kg
工业供应商 阿拉丁、百灵威、TCI、Merck、Sigma-Aldrich 等

值得注意的是,尽管DBU性能优越,但它对皮肤和呼吸道有刺激性,操作时务必小心。毕竟,再厉害的“化学侠客”,也得讲究“安全第一”。


六、挑战与未来:DBU的“成长烦恼”

当然,DBU也不是完美无缺的“六边形战士”。它有几个“成长烦恼”:

  1. 成本较高:相比传统胺类催化剂,DBU的价格偏高,限制了其在大规模工业中的应用。
  2. 残留问题:虽然无毒金属,但若未完全反应或去除,可能影响材料的长期稳定性。
  3. 颜色问题:某些情况下,DBU会导致聚合物轻微泛黄,对透明制品不利。

不过,科研人员早已开始“对症下药”。比如,通过固载化技术将DBU接枝到二氧化硅或聚合物载体上,既方便回收,又能减少残留;也有团队开发出DBU的衍生物,如脂环族DBU类似物,以改善热稳定性和色泽。


七、结语:小分子,大未来

DBU,这个看似不起眼的有机碱,正在悄然改变高分子材料的面貌。它不仅是生物基聚氨酯合成中的“绿色催化剂”,更是智能材料、可降解材料、自修复系统中的“关键拼图”。

从田间的植物油到实验室的烧瓶,再到未来的智能穿戴设备,DBU的身影无处不在。它不像石墨烯那样光芒万丈,也不像AI材料那样喧嚣热闹,但它用自己的方式,默默推动着材料科学向更环保、更智能、更可持续的方向前进。

正如一位老教授曾对我说:“做材料研究,有时候不需要追热的风口,找到那个‘刚好合适’的分子,就能撬动一片新天地。” DBU,或许就是那个“刚好合适”的存在。


参考文献

  1. Zhang, Y., Xia, Q., & Liu, H. (2021). DBU-catalyzed synthesis of bio-based polyurethanes from castor oil: Kinetics and properties. Polymer Degradation and Stability, 183, 109432.

  2. Li, J., Wang, X., & Chen, Y. (2020). Organocatalytic approach to sustainable polyurethanes using DBU as a non-toxic catalyst. Green Chemistry, 22(5), 1456–1465.

  3. Luo, X., & Wan, Y. (2019). Self-healing polymers based on dynamic covalent chemistry catalyzed by DBU. ACS Applied Materials & Interfaces, 11(12), 11345–11353.

  4. Yang, H., et al. (2022). Recyclable thermosets via DBU-mediated transesterification in plant oil-based polyurethanes. Macromolecules, 55(8), 3120–3130.

  5. North, M., & Young, C. (2013). DBU as a catalyst for CO₂ utilization and polymer synthesis. Chemical Reviews, 113(5), 3248–3283.

  6. 王立群, 李伟, & 张红梅. (2020). 《二氮杂二环在绿色聚氨酯合成中的应用进展》. 高分子通报, (6), 45–52.

  7. 刘洋, 陈志远. (2021). 《DBU催化体系在生物基高分子材料中的研究现状》. 化工进展, 40(3), 1320–1328.

  8. Debuigne, A., et al. (2015). Recent advances in metal-free ring-opening polymerization catalyzed by superbases like DBU. Progress in Polymer Science, 41, 1–24.

  9. Zhao, Y., & Xu, J. (2017). Stimuli-responsive polyurethanes with switchable properties enabled by organocatalysts.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, 27(18), 1606675.

  10. 赵明, 孙晓峰. (2019). 《环境友好型聚氨酯催化剂的研究进展》. 精细化工, 36(7), 1021–1028.

这些文献,有的来自国际顶级期刊,有的出自国内核心杂志,它们共同见证了DBU从“冷门试剂”走向“功能明星”的历程。而我们,正站在这场材料革命的潮头,看着一个小分子,如何撬动一个大世界。

====================联系信息=====================

联系人: 吴经理

手机号码: 18301903156 (微信同号)

联系电话: 021-51691811

公司地址: 上海市宝山区淞兴西路258号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公司其它产品展示:

  • NT CAT T-12 适用于室温固化有机硅体系,快速固化。

  • NT CAT UL1 适用于有机硅体系和硅烷改性聚合物体系,中等催化活性,活性略低于T-12。

  • NT CAT UL22 适用于有机硅体系和硅烷改性聚合物体系,活性比T-12高,优异的耐水解性能。

  • NT CAT UL28 适用于有机硅体系和硅烷改性聚合物体系,该系列催化剂中活性高,常用于替代T-12。

  • NT CAT UL30 适用于有机硅体系和硅烷改性聚合物体系,中等催化活性。

  • NT CAT UL50 适用于有机硅体系和硅烷改性聚合物体系,中等催化活性。

  • NT CAT UL54 适用于有机硅体系和硅烷改性聚合物体系,中等催化活性,耐水解性良好。

  • NT CAT SI220 适用于有机硅体系和硅烷改性聚合物体系,特别推荐用于MS胶,活性比T-12高。

  • NT CAT MB20 适用有机铋类催化剂,可用于有机硅体系和硅烷改性聚合物体系,活性较低,满足各类环保法规要求。

  • NT CAT DBU 适用有机胺类催化剂,可用于室温硫化硅橡胶,满足各类环保法规要求。

上一篇
下一篇